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多语能力与多语教育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暨数智时代的多语能力与多语教育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师范大学隆重召开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17 浏览次数:17

   715日至16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多语能力与多语教育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暨数智时代的多语能力与多语教育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多语能力与多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并得到西安人工智能与二语习得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商务印书馆教育出版研究中心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大力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专家学者、高校教师及研究生齐聚金城兰州,共襄学术盛举,深入探讨数智时代多语能力与多语教育的理论前沿与实践创新。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马世年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多语能力与多语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刘全国教授、商务印书馆深圳分馆总经理兼总编辑孙延旭先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陈兴杰主持。

马世年深情回顾了西北师范大学的百年办学历史,特别介绍了外语学科的建设成就与发展愿景。他呼吁与会学者集思广益、凝聚智慧,共同推动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刘全国以个人学术生涯与我校的深厚渊源为引,阐述了数智时代多语教育的重要意义与时代挑战。

孙延旭从出版视角出发,指出语言服务与教育出版的深度融合将为多语研究开辟新路径。

本次大会共设18场主旨报告和4个专题分论坛。主旨报告聚焦语言政策与规划、多语教育、语言习得、外语教学、翻译传播与人工智能等热点领域,呈现了多语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教授以《AI时代科技人文融合与高校人才培养》为题,揭示了人工智能背景下外语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型方向。

兰州城市学院原副校长姜秋霞教授以敦煌文化翻译传播中的译写研究为例,提出了文化遗产跨语际传播的方法论框架。

宁波诺丁汉大学冯安伟教授以全球视野解析了国际多语教育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为本土研究提供了重要参照。

西南大学刘承宇教授解析了区域国别学与多语制的交叉融合,拓展和丰富了学科边界与内涵,引发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此外,云南师范大学原一川教授、浙江大学王敏教授与滕琳教授、南开大学张文忠教授、衡阳师范学院刘剑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赵永峰教授、延边大学张贞爱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孔令翠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革教授、西南交通大学黎明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曹进教授、武和平教授、俞婷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刘全国教授等专家学者,分别从语言服务、多语生态、政策演进、学科交叉、教师发展、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等维度,展现了多语教育研究的创新成果与实践探索。

  

 

 

 

 

 

分论坛分别围绕“多语现象与多语教育”“数智时代的多语教育”“多语习得机制”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论坛”四大主题展开。35位发言人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分享了各自的最新研究,并与点评专家及现场学者展开深度对话,充分体现了学术共同体的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

 

 

   

  

本次会议不仅是多语能力与多语教育研究领域的一次高水平学术盛宴,更彰显了数智技术对语言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本次会议将为我国多语教育政策的优化、教学实践的创新以及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启示,为构建人类语言文明共同体注入新动力。

供稿:韩百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