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学期翻译研究团队学术活动 第二期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 发布时间:2024-07-04 浏览次数:10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02472日周二晚730,外国语学院翻译研究学术团队线上举办研讨会。首先,吕文澎老师对两位主讲人做了简要介绍。然后,董晓华副教授做了题为《林语堂<道德经>英译本中的互文指涉及其系统关系》的报告,党莉莉副教授做了题为《许渊冲与庞德中国古诗英译策略翻译伦理对比研究》的报告。本次学术研讨会由团队负责人吕文澎副教授主持,翻译研究学术团队成员和研究生近3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董晓华老师先介绍了林语堂及其《道德经》英译本The Wisdom of Laotse(《老子的智慧》)、互文与互文性理论,进而引出了主题。她从标题、体裁和内容三个方面讲解了林语堂《道德经》英译本中的互文指涉。林语堂对标题采用类译的方法,提炼出了译本的核心要义。副文本的体裁互文指涉方面,《老子的智慧》并没有保留原文副文本的体例格式,而是采用西方哲学著作的一般体例,体现出哲学经典和智慧文学体裁杂糅的特征。林译本内容层面的互文指涉关系,体现在哲学术语翻译采用反向格义的方法。接着,董老师分析了林译本互文指涉及其关系成因。通过以上分析,董老师认为,林语堂的《道德经》翻译对当代典籍外译具有借鉴价值。

 党莉莉老师从五方面展开讲座:研究问题、理论框架、文本分析、研究结论和不足之处。她先提出两个研究问题:(1)许渊冲与庞德的中国古诗英译分别采用了什么翻译策略?(2)许渊冲与庞德的中国古诗英译策略分别体现出什么翻译伦理倾向?然后,介绍了理论框架:新世界主义伦理观和翻译伦理观。接着,分析了庞德和许渊冲的古诗英译文本,描述了两位译者各自的翻译策略及其体现的翻译伦理倾向。党老师认为,新世界主义视阈在分析古诗翻译中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时,更能解释其中的矛盾,对翻译实践中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处理具有指导意义,也更能突出翻译伦理中自我与他者的互为性。

 最后,主讲教师同与会者进行了互动交流。本次学术研讨会,内容充实、气氛热烈,与会师生收获良多。


 供稿:肖文婷

 截图:王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