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王永祥教授应邀为我院作学术报告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 发布时间:2017-05-15 浏览次数:1276

     201751210:00-1200,应学院邀请,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永祥教授在教学3号楼806室做了题为《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再到主体间性外语教学模式》的报告,本次报告由外国语学院院长高育松副院长主持并致辞,学院200余名师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报告会上,王教授首先介绍了Chinese Semiotic Studies曲折的创刊历史,并欢迎西北师大的各位师生积极投稿。其次,他从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对边沁的全景敞视建筑引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大行其道是由种种来自课堂话语背后的权力导致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能在几百年间岿然不动,是因为赫尔巴特,凯洛夫,赞可夫, 巴班斯基,布鲁纳,布鲁姆,加涅,奥苏伯尔等人的研究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等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给予了深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基础。同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研究盛行是因为其众多理论的支撑: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西方古希腊的雅典和谐教育;发端于14–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潮;强调学习的个人意义的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皮亚杰等人为代表)。接着,王永祥教授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关系谈论了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的利弊,这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利弊,因此主体间性外语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王教授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融合、多元共生,强势话语的弱势化与弱势话语的强势化,中心的消解、动态的平衡三个方面分析了建立主体间性外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主体间性教学模式,就是:由教师主导的、由多交互主体协同参与的、平等对话的、多元融合的和动态多变的课堂模式。第一,教师主导;第二,多交互主体协同参与;第三,平等对话;第四,多元融合;第五,动态多变。最后,王教授指出唯有主体间性能够让外语课堂返璞归真。唯有对话能够从根本上进行外语教学改革。主体间性外语教学模式的实施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报告之后,高院长做了精彩的点评。

王教授细致透彻的演讲,引发了师生们对主体间性外语教学模式浓厚的兴趣,使老师和同学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