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教师发展工作坊”专题研修系列活动(3)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 发布时间:2019-04-08 浏览次数:659

翻译理论与翻译文学研究团队举行学术研讨会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苏轼)。2019年4月4日下午2:30,外国语学院翻译理论与翻译文学研究团队在教学3号楼603教室举行本学期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上,先由李玉梅老师主讲了题为“United or Divided  —The Split of American Culture”的学术报告,后由吕文澎老师和二年级翻译方向研究生罗静主讲了题为“基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的中国古典诗词中文化意象‘天’的英译探析  ——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的学术报告。会议由该团队负责人吕文澎副教授主持,我院部分师生参会。

首先,李老师做了有关美国文化的报告。她以2016年特朗普与希拉里竞选美国总统为例,探讨了美国多元文化掩盖下的一股暗流,即白人至上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这股暗流也许是造成美国社会种种矛盾与分裂迹象的根源。李老师介绍了美国文化的主要特征以及特朗普上任后美国精英政治的转型。她对比分析了特朗普与希拉里在个人背景、教育程度、工作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二者在第二修正案,外来移民,与中、俄等国的关系,核武器,税收与就业,伊斯兰国,国民生产总值,社保与医疗等方面的种种政见分歧。最后,李老师总结了特朗普就任总统对美国产生的影响。李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风趣幽默,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接着,吕老师和罗静同学做了有关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学术报告。吕老师说: 这一选题来自我们的翻译教学实践,创作灵感源自周领顺教授提出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以及张政教授有关“《论语》中‘天’的英译探析”。“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是译者行为批评的核心理论架构。吕老师以美国名著Gone with the Wind之不同译名《随风而去》、《飘》和《乱世佳人》为例,说明求真与务实互为条件,互相制约; 该连续统是一个批评性、描写性的模式,是一个分析的工具。

然后,罗静同学介绍了她们师生的具体研究过程。她们以“译者行为批评”为理论框架,采用“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译内译外相结合,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1个英译本为例,描述并对比分析了中外两个译者群英译文化意象“天”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下,外国译者群的行为总体上偏于“求真”,而中国译者群的行为却总体偏于“务实”。该发现符合“求真为本,务实为用(上)”的译者总体行为规律。鉴于“天”在中国文化中内涵之特殊性,研究者提出,将“天”音译为Tian,并加注,以期对中国文化其他核心关键词的翻译有所启迪。

最后,与会师生与李老师、吕老师和罗静同学进行了互动交流。此次报告选题新颖,内容丰富,使参会师生深受启发,反响热烈,对相关师生进行西方文化与翻译方面的教学与研究颇具引领作用与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