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月系列讲座之四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 发布时间:2018-11-10 浏览次数:385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海若博士应邀作学术报告

2018118日,应学院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王海若博士在教学3号楼806教室做了题为“口译学习与实践”的学术报告。外国语学院笔译、口译专业的一百多名研究生和学院部分老师聆听了这次讲座。

报告会上,王老师首先向两名同学提问了问题“口译工作是什么样的”,并且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与解决,讲述了口译的类型并且对口译员的工作内容作出了基本的解释。王老师播放了一些口译现场的相关视频,让同学们明白在听译现场遇到干扰状况有影响的突发情况应该如何去做,在同传间中翻译材料之前,两个口译员需要提前对稿,针对同一内容要保持翻译统一,拥有共同维护同声传译这一行业意识。其次,王老师指出在中国做口译必须要有双向语言方面的知识层次,基础要扎实,做好听、辨工作,积累的过程一定要有,平常要有口译的训练,双语能力,百科知识,口译技能与职业素养,平时要练习难度适中的材料,掌握整体大意,复述大意,然后做上有提示作用的笔记。紧接着,王老师特别针对口译员的职业素养进行一一分析,口译员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行为、保密性、胜任性、公正性、准确性、角色边界清晰、保持职业素养、职业发展与译员团结。

    讲座报告临近结束,王海若博士再次强调:翻译是一种服务工作,要尽可能地让别人舒服,做口笔译工作一定要有足够的文字功底,需自备资质才能做口译工作。在会场做口译之初会有紧张感,但是越全身心投入,就越不会紧张,注意力集中是口译的关键。王海若博士此次讲座主次明确,言语简洁明了,使同学们受益匪浅。最后,此次讲座以同学们纷纷向王海若博士提问问题并与她合影留念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