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刘建军教授应邀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2016年11月29日下午15:00–17:00,应学院邀请,东北师范大学刘建军教授在教学3号楼806室做了题为《西方文学史一些重要问题的重新阐释》的学术报告。外国语学院曹院长出席本次报告并致辞,学院200余名师生听取了此次报告。
报告会上,刘建军教授首先从思考的重要性,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的重新阐释出发讲述了文学教学和文学研究改革的必要性。刘教授指出莫泊桑的《项链》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以虚写实,仅以2000多字描写了主人公的10年经历的写作技巧,而不是思想内容。接着,刘教授告诉广大师生学文学史学的是文化精神,人生经验和写作技巧。刘教授提到我们从《红与黑》这部文学作品中可以学到青年人有上进心不是罪过,青年人在追求理想时要注意陷阱;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则告诉我们当亲情成了掠夺的手段,亲情就变成了暴力。什么是后现代?后现代即每个人都是一个符号,而符号没有固定的意义。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刘教授告诉我们文学史在写共性的东西,而论文在写个性化的东西。为我们的论文写作指明了方向。其次,刘教授讲解了文学训练的3个途径。语言的训练; 读书的训练,要注意分类, 刘教授用自己曾经150 天读300本小说经历说明了怎样快读,那怎样慢读呢,刘教授说第一遍看故事,第二遍读主题,第三遍读写作技巧,第四遍读细节;还有细节的训练,刘教授以卡夫卡的《变形记》,海明威《老人与海》,施耐庵的《水浒传》,亨利·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中的细节描写向我们展现了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最后,刘教授结合自己的经历,用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解答了我院师生提出的问题。报告之后,高育松副院长对此次学术报告做了精彩的总结。
刘建军教授的本次讲座使我院师生对西方文学史一些重要问题的重新阐释这一课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老师和同学们受益匪浅。